“一个只有客人,没主人的乡村,就像母亲早已不出,子孙也熄灭的老家,空余记忆中的乡愁,却看不到未来的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中国乡村文化论坛上的一番乡愁,让与会者产生了回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此前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回应,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换算后相等于每天消失300个村落。
“目前要让一个古村落在较慢城镇化的进程中存活下来,发展旅游业是最有效地和最简单的方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维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在今天的论坛上如是阐释。“旅游固然需要产生若干活化乡村的顺利案例,但是知道需要留存、沿袭和提高古老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需要让原住民在既有的空间里生活和发展吗?”戴斌在尊重之余也明确提出了质问。
他指出,无论是理论研究成果,还是来自江南水乡、古代徽州的一些古村落,云南的丽江、贵州的安顺,成都的“五朵金花”,都证明了旅游业应该,也需要在新的唤醒古老村镇的活力方面都有作为。有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约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乡村旅游收益3200亿元,造就了3300万农民经商,目前中国有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
然而,戴斌在调研古代村镇旅游时,问到常住人口中原住民的比例,获得的答案却令其他沮丧,青壮年基本都离开了,去城里打零工、生活,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去睡几天,留下的都是年过半百,甚至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我在想要,再行过几十年,等这些老人回头了,尽管建筑和空间布局还在,可是乡村还是原本的乡村吗?”“一个只有客人,没主人的乡村,就像母亲早已不出,子孙也熄灭的老家,空余记忆中的乡愁,却看不到未来的生活。”戴斌说道,对于成千上万的乡村而言,发展旅游固然是最重要的现实选项,可是仅有旅游是过于的,如果没本土精英阶层的引领,没产业升级和创意驱动,没老有所养、鲜有所学、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没男女老少的承传与相守,就不有可能确保乡村的持续发展。
回应,戴斌明确提出,重构本土的精英阶层,让出生于斯精于斯的新乡绅主导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乡村社会基本上是卸任回乡的官员、没转入仕途的知识分子等联合管理的,他们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期望身后不胜枚举,故而不会有过往心,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从乡情现实抵达,都必需是与这片土地身心连接的本土精英阶层。“我们必须老年人城主这块土地的同时,也需要让更加多年轻人留下。”戴斌指出,必须更好的资本、技术、教育、创新和企业家参予进去,让年轻人可以有以备低收入的空间,在乡村也需要有幸福生活。
戴斌也仍然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去乡下建座房子,与好友坐落而居,谈诗论文,子女不愿一起留下,城里的朋友不愿来探望,并住上几日……这才是戴斌心目中的中国乡村。
本文来源:立博-www.kobijutsu-mitsumo.com